“我们都在,我们还在。”视频里的餐饮大佬们一个个神情严肃,像是在开一场无声的战斗会议。可若非老罗的那句点评,但凡是在座的老板们哪个会突然这么兄弟齐心?这背后不像是团结,更像是“心虚”。毕竟,哪家企业会为了一个消费者的不满评价动用这么多资源死磕?难道就为了刷个“公平对决”的人设?
整个戏码起源于老罗开诚布公地吐槽了一顿西贝,结果引发了西贝创始人与网红主播的一场对垒。原本大家以为会看到一个你来我往、唇枪舌战的好戏,结果老罗那边却“哑火”了。网上的瓜群众直呼不对劲:这还是那个不怼到全网知道不罢休的罗永浩吗?
从老罗退出舆论场的过程来看,倒的确耐人寻味。他动态更新速度突然变得比五彩斑斓的流星还快,IP地址像“迷路的鸽子”般每天换城市,从上海到香港,又从香港奔赴日本。乍一看,简直像是某些智能设备员的试验品。但如果翻一翻老罗13号的动态——“我要忙正事了,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。”仔细想想这句风轻云淡的话,其实更像是“不陪你们玩了,我去挣钱了”的另一种表达。
不过说起来,这还真是西贝有点“自作多情”了。老罗的这番爆发,完全是一位客户吃饭后的真实体验反馈。老罗难道不是消费者代表?嘴巴挑剔而已,说多了点心里话。结果,西贝掌门人不仅上班亲自接盘回怼,还拉出一大波行业大佬站台助阵,仿佛要跟老罗来一场年度最长舌之战。
但问题是,这场舌战真的合适吗?
作为一家知名餐饮企业,西贝的地位本该以用户体验和口碑为核心基石。然而,一句顾客吐槽反而被升级成了一场面子之争,说明企业自己内部其实也觉察出了问题——既然味道被客户诟病,那就该听听人家意见,改进菜品,这才是正确的。毕竟,靠声音大、台词统一说“我们还在”,并不会换来消费者的信心和口碑。
再看老罗。其实他不是在跟西贝过不去,他只是恰逢那顿饭品质不佳,嘴贱说了实话而已。天底下的生意千千万,但凡是对用户体验好的,谁会怕消费者发声呢?难道吐槽一句菜不对味,也成了“动别人的蛋糕”?
西贝这次的问题并不在老罗身上,而是他们用一种极其生硬的方式试图迅速平息舆论,为自己正名。正名其实无可厚非,但先得确保底气充足。好人牌不是自己贴出来的,而是你从菜品到服务,职业选手般一以贯之赢得来的。说白了,一顿菜被吐槽背后的真相是服务细节没做到位,而不是消费者“小题大做”。
但话又说回来,西贝的这一番骚操作究竟是“危机公关”的失策,还是“有意为之”的话题炒作,确实值得细品。毕竟,这样的营销方式终究短期能聚起热度,长期未必能留住信任。顾客不看视频里的口号,闻的可是碗里的香气。
吃瓜群众突然悟了,这事不仅仅是“菜不行”和“嘴太大”。身为企业,无法承认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,而身为顾客该如何真实、文明表达也值得反思。那么问题来了——企业为何爱翻消评的锅?消费者的嘴,是蛋糕还是民意的镜子?
配查网-贵阳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公司排名10强-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